高级评茶师讲解白茶和绿茶
什么是绿茶?
绿茶为不发酵茶,基本品质特点为绿汤绿叶。绿茶有大宗绿茶和名优绿茶之分。大宗绿茶是指普通的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等绿茶,大宗绿茶根据鲜叶原料的嫩度不同,由嫩到老划分级别,一般设置一至六级六个级别,品质由高到低。
什么是白茶?
白茶主产于福建省福鼎和政和等地,是我国特种茶类之一,加工中不经炒、揉,直接萎凋(或干燥)而成,属微(轻度)发酵茶。
毛茶按其鲜叶原料的茶树品种不同,有“大白”(或水仙白)和“小白”之分。经精制后,花色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4种。
无性系品种大白茶,芽心肥壮、绒毛洁白,所采的嫩芽、叶可制珍品,一是白毫银针——纯以大白茶肥壮单芽采制而成;二是白牡丹——一芽二叶,芽叶连枝,白毫显露,形态自然,形似花朵
有性系菜茶品种芽叶之称的称“小白”,其条索细嫩,色泽灰绿,叶缘垂卷,微曲如眉,成品茶为贡眉。大白、小白精制后的副产品统称寿眉
茗标牌评审用具包括:标准型双层干评台,标准型双层湿评台,评审杯,评审碗
茶匙,评茶盘,叶底盘,分样盘,分样器,扦样盘,茶样罐,网匙,计时器,茶样柜等。全套的茗标牌评审用具由上海清友堂研发
普洱茶的形制较多,有散茶、沱茶、饼茶、砖茶等。山东标准评茶师基本要求如何辨别茶叶好坏?专业评茶师告诉你
作为一名专业的评茶师,必须从干茶、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个方面地去审评一款茶,用他们的感官客观地来评判一款茶的好坏。在这里,小编将为你讲述专业的评茶师开汤之后,如何只从汤色就能初步辨认茶叶的好坏。
开汤冲泡
一、汤色要纯粹
我国茶叶种类有数百种之多,而其中又分为六大茶类,各自品质特征均不同。比如,绿茶汤色大多以绿为主,或浅绿、或黄绿;红茶汤色以红为主,或橙红、或红亮;乌龙茶茶汤以黄为主,或橙黄、或黄亮。
两种茶汤对比
不过看茶汤颜色,首要需纯粹,无论是纯粹的绿也好,纯粹的黄或者纯粹的红也好,或者是黄绿和绿黄都没有问题,只有没有杂色在其中就可。不过,如果你看到一杯茶的汤色是五颜六色的,那么估计你也不敢喝了吧?
茗标牌售有专业评茶师的评审用具包括:标准型双层干评台,标准型双层湿评台,评审杯,评审碗
茶匙,评茶盘,叶底盘,分样盘,分样器,扦样盘,茶样罐,网匙,计时器,茶样柜等。全套的茗标牌评审用具由上海清友堂研发
茶艺师、评茶员,职业技能等级的标准悄悄的在改变
这意味着自2001年~2002年开始实施的茶艺师、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标准,在历经了十多年的实践检验之后,迎来了修订。回顾茶艺师、评茶员进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十多年来的历程,有得有失,褒贬不一,倘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分析,总结继往的经验、教训,以期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以下观点daibiao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一是茶艺师、评茶员工种职业评价的问题。
除非是专业人士,大多茶爱者接触茶行业之初,首先知道的就是茶艺师,直到目前为止,茶艺师也比评茶员在社会上普遍层面有更高的名度。一位我所敬重的茶学教授曾评述:“茶艺师,在普及茶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真可谓一语见的。
二、看干茶
铁观音:色泽鲜润,砂绿显,条索卷曲、紧结、沉重,呈蜻蜓头青蛙腿状。
黄金桂:条索细长尖梭且较松,体态较飘,不沉重,叶梗细小,色泽呈黄楠色、翠黄色或黄绿色,有光泽。有“黄、薄、细”之称。
毛蟹:茶条紧结、弯曲呈螺状,头大尾尖,色泽褐黄绿。
本山:熟黄蕉皮色,叶片细瘦整齐、尾部稍大、“竹节”明显。
三、看叶底
铁观音:肥厚、软嫩、明亮有光泽,有绿叶红镶边之美。
黄金桂:黄绿色,叶片先端稍突,呈狭长形,主脉浮现,叶片较薄,叶缘锯齿较浅。
山寨铁观音(毛蟹):叶张头尾尖,锯齿深、锐且向下勾,叶稍薄。
山寨铁观音(本山):色泽黄绿,呈长圆形、显尖薄,叶面主脉略显浮白
乌龙茶茶汤以黄为主,或橙黄、或黄亮。一评干茶干评是指冲泡之前先看干茶的外形,可以通过条索,色泽,芽毫及其整碎度来初步评判一款茶品。
嫩度:是外形审评项目的重点,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外形的要求,例如金骏眉,干茶的芽头毫毛越多越好。
条索:每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武夷岩茶呈长条、铁观音是蜻蜓头、碧螺春卷曲、阿里山乌龙是半球状。一般来说,长条形条索越紧结壮实越好,颗粒状的越紧实匀称越好,扁形茶越平整光滑越好。
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上等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碎末非常多的较差,越碎茶汤析出越快,容易苦涩。
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上等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如黄叶片、茶梗等杂质。
茗标牌售有评茶师评审干评的评审用具包括:标准型双层干评台,标准型双层湿评台,评审杯,评审碗
茶匙,评茶盘,叶底盘,分样盘,分样器,扦样盘,茶样罐,网匙,计时器,茶样柜等。全套的茗标牌评审用具由上海清友堂研发
印度是世界上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数量很多的国家。上海茶叶评茶师视频
普洱茶可以分为传统普洱茶和现代普洱茶两类。山东标准评茶师基本要求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控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开始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结尾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结尾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山东标准评茶师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