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按加热温度的高低,回火可分为以下三类。(1)低温回火:加热温度为150℃~250℃。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内析出碳化物形成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也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易受侵蚀,组织呈暗色针状。回火马氏体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而韧性和塑性较淬火马氏体有明显改善。其目的主要是降低淬火钢中的内应力,减少钢的脆性,同时保持钢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高碳钢制的切削工具、量具和滚动轴承件及渗碳处理后的零件等。(2)中温回火:加热温度为350℃~500℃。中温回火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它是由铁素体和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极细密混合物。回火屈氏体有较好的强度,较高的弹性,较好的韧性。其目的主要是获得高的弹性极限,同时有高的韧性。主要用于各种弹簧热处理。(3)高温回火:加热温度为500℃~650℃。高温回火组织的回火索氏体,它是由粒状渗碳体和等轴形铁素体组成混合物。回火索氏体具有强度、韧性和塑性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其目的主要是获得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良好的冲击韧性的综合机械性能。渗碳层深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节约成本。江苏形变热处理工艺
一般淬火件的工艺路线:下料—锻造—正火(退火)—粗加工—调质—半精加工—表面淬火—精加工。表面淬火:1、工艺过程:表面淬火一般工艺是高频感应加热、中频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 喷水冷却, 然后进行低温回火。2、应用:淬硬深度一般是:高频淬火1~2mm;中频淬火2~6mm。一般用于中碳以上结构钢和合金钢主轴、齿轮等零件。当工件淬火后,表面硬度高,除磨削外,一般不能进行其它切削加工。因此工序应尽量靠后,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磨削加工之前。金属热处理加工表面淬火是成本较低的表面硬化处理方法,工艺简单而灵活,适合局部处理,特别适合于提高耐磨性的场合。
热处理定义:钢的热处理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热处理目的:1、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节约材料、延长零件使用寿命。2、消除材料残余应力,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热处理较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退火:1、定义: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2、目的:降低硬度,均匀化学成分、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和冷塑性变形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为零件较终热处理准备合适的内部组织。
表面淬火:1、定义:是成本较低的表面硬化处理方法,工艺简单而灵活,适合局部处理,特别适合于提高耐磨性的场合。由于只加热表面层,心部强度保持着淬火前的状态。2、目的: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表面淬火后零件表面将产生很大的残余压应力,因而使材料的疲劳强度较大程度上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表面淬火区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处于残余拉应力状态下,此处的疲劳强度因此较大程度上降低。设计时要考虑残余拉应力不可留在齿根处、轴的过渡圆角处等零件应力集中部位, 以免工作应力与残余拉应力叠加造成零件裂纹或断裂。不锈钢圆棒经过热处理和淬火后,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领域。
不锈钢圆棒热处理和淬火的基本过程:热处理和淬火是金属加工中常见的工艺步骤,主要用于提高金属的性能和耐用性。对于不锈钢圆棒,热处理和淬火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加热:将不锈钢圆棒加热到预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取决于所需的较终性能。例如,对于不锈钢,加热温度通常在840±10℃。2. 淬火:将加热后的不锈钢圆棒迅速冷却,通常采用水冷淬火。这一步骤是为了将不锈钢的硬度提高到所需的级别。3. 回火:在淬火后,将不锈钢圆棒进行回火处理,以降低其硬度并提高其韧性。回火温度通常在600±10℃。回火温度通常在600±10℃。金属热处理加工
表面淬火后零件表面将产生很大的残余压应力,因而使材料的疲劳强度较大程度上提高。江苏形变热处理工艺
钢的淬透性:1、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是用规定条件下淬硬层深度来表示。钢材本身的固有属性,与外部因素无关。2、淬硬层深度:由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的深度。工件的淬透深度取决于钢材淬透性, 还与冷却介质、工件尺寸等外部因素有关。3、影响淬透性的因素:临界冷却速度,取决于材料化学成分。一般而言,碳钢的淬透性差,合金钢的淬透性好,且合金元素含量越高,淬透性越好。硬度: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比它硬的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硬度越高,表明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大。它是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它与强度、塑性指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江苏形变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