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实验教学主动适应新技术**性变化,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推进“智能+教育”的积极探索,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的生产力,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全局性意义。
为贯彻落实习关于强化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等相关要求,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经研究,决定在高校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于2017-2020年在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根据本科学科门类中专业类的当前布局和发展情况,结合高校专业类实验室建设情况和专业类实验教学信息化发展需求等因素,统筹规划到2020年认定1000项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济南工程职院:虚拟仿真助力思政课教学。静安区虚拟仿真教学
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智能化的浪潮下,沉浸式教学模式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谈到沉浸式教学,不得不说IBM研究院和伦斯勒理工学院联合开发的“认知沉浸室”。它能让学生置身于中国的餐馆、商场、园林等虚拟场景,与AI机器人练习汉语对话,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学习效果事半功倍。01什么是沉浸式教室什么是沉浸式教室?百度上关于沉浸式教室的介绍挺多的,但是很多都是着重于互动技术,智能硬件和投影系统的介绍。综合我个人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沉浸式教室”不是简单的技术和智能硬件的堆砌,它应该是由多个子系统有机组合的沉浸式学习环境,主要系统包括:一套智能技术支持的计算机系统;一套多通道投影融合技术支持的显示系统;一套由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动作识别等多种传感设备组成的感知系统;重要的是要有一套探究式的教学系统。为什么说教学系统重要呢?接下来我会做详细说明。02沉浸式教室的“形与神”虽然,沉浸式教室是以高新技术和智能硬件为基础,但它不是。举个例子:假设你进入一个技术很,硬件很先进,视觉很震撼的沉浸式教室,可能你会一瞬间被吸引住。但如果沉浸式课室里面没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究式课程。静安区虚拟仿真教学五合一,是可以同时兼容PLC系列,单片机系列,机器人系列以及运动控制和自定义拓展的一款3D虚拟仿真软件。
教育部公布了2018 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宋厚辉教授主持的“犬字韧带断裂修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环境与资源学院徐文兵副教授主持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双双入选。 “犬字韧带断裂修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利用3D建模、虚拟现实及互联网等技术,开发出犬字韧带断裂修复虚拟仿真系统,通过虚拟动物医院场景,在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中复制犬字韧带断裂病例模型,开发出适用于病例接诊、模拟诊断、术前风险评估、手术的诊疗模块,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项目中实验动物不足的难题。
VR在教育上的应用越来越,把VR技术引入解剖课堂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呢?VR这项常运用在游戏中的技术,已经成为港大医学院解剖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头戴VR设备,手持操控手柄,在港大医学院解剖课的课堂中,医学生观察着立体的虚拟人体结构。通过VR技术,医学生置身于3D的虚拟解剖实验室,他们既可以把细小的骨块,组合成完整的骨盘架构,又能360度检视每个细小的“组件”。这极大的方便了医学生们去完成学习任务,也使他们能更投入地参与学习。解剖课堂本来以尸体解剖为主,在传统的解剖课堂,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经验,会无意间对大体造成破坏,因而失去观察精妙人体结构的宝贵机会。但是有了VR技术,医学生们能首先以3D形式,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为解剖做好准备,并巩固解剖后的知识。VR技术在教育、在课堂上的应用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在这条道路上,VR技术会行驶的很远。重庆邮电大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向全国在线开放 。
多年来经批准建设的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要分布集中在东部地区,归属于**部属高校,这种分布情况与高校建设理念、经费投入状况和教学水平层次基本是相符的。而地方高校因为建设经费不足、实验教学软硬件基础条件较差、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不突出等多方面原因难以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或者建设后并没有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有着经济性高、安全度高、共享度高、体验性高等优势,因此大力发展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为提升我国整体办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沉浸式虚拟仿真教学系统:VR走进课堂,打造智慧教学新模式。浙江虚拟仿真课程
在家也能做实验 浙大化学实验中心开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静安区虚拟仿真教学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加强本区域国家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指导和经费支持,不断丰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逐步构建推进资源开放共享的长效机制和政策环境。具有行业属性的高校应当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和企业用人需求,持续优化和完善资源,实现专业实验与科学研究、工程实际、社会应用相结合,确保资源开放共享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组通过交流、研讨与协作,逐步完善适用于本学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和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资源的标准性、兼容性与易用性,同时合作建立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库,在开放共享过程中形成资源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循环。静安区虚拟仿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