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定义:钢的热处理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热处理目的:1、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节约材料、延长零件使用寿命。2、消除材料残余应力,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热处理较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退火:1、定义: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2、目的:降低硬度,均匀化学成分、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和冷塑性变形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为零件较终热处理准备合适的内部组织。不锈钢圆棒也常用于制造工业炉等高温设备和部件。山东热处理厂商
在生产中,常根据对工件性能的要求。按加热温度的不同,把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淬火和随后的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即在具有高度强度的同时,又有好的塑性韧性。主要用于处理随较大载荷的机器结构零件,如机床主轴,汽车后桥半轴,强力齿轮等。淬火冷却时,除需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外,还要有正确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布氏硬度试验的优缺点:优点:硬度值代表性全方面,由于压痕面积较大,能反映较大范围内材料的平均性能。试验数据稳定,数据重复性强。缺点:采用的压头是淬火钢球,由于钢球本身的变形和硬度问题,致使不能测试太硬的材料。一般在450HB以上就不能使用。由于压痕较大,不适宜成品检验。布氏硬度试验常用于测定铸铁、有色金属、低合金结构钢等的原材料以及结构钢调质后的硬度。真空热处理价位渗碳层深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节约成本。
淬火工艺过程:冷却速度是钢在淬火过程中较主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淬火产物和性能。一方面冷却速度要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全部得到马氏体组织;另一方面冷却应尽量缓慢,以减少内应力,避免工件变形和开裂。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可以采用不同的冷却介质和冷却方法,使淬火工件在奥氏体较不稳定的温度范围内(650℃~550℃)快冷,超过临界冷却速度,以防珠光体类型转变发生;而在马氏体转变区域范围内(300℃~100℃),则冷却减慢,以减少淬火工件产生的应力。
淬火,金属和玻璃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把合金制品或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随即在水、油或空气中急速冷却,一般用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通称“蘸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钢铁工件在淬火后具有以下特点:① 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② 存在较大内应力。③ 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淬火钢一般硬度高,脆性大,回火可调整硬度、韧性。
球化退火:为使工件中的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球化退火:对象: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工艺:(1)等温球化退火加热Ac1以上20-30度→保温→迅速冷却到Ar1以下20度→等温→随炉冷至600度左右→出炉空冷。(2)普通球化退火加热Ac1以上20-30度→保温→极缓慢冷却至600度左右→出炉空冷。(周期长,效率低,不适用)。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韧性,便于切削加工。机理:使片状或网状渗碳体变成颗粒状(球状),说明:退火加热时,组织没有完全A化,所以又称不完全退火。去应力退火:为去除工件塑性变形加工、切削加工或焊接造成的内应力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退火。对于不锈钢,加热温度通常在840±10℃。山东热处理厂商
淬火冷却应尽量缓慢,以减少内应力,避免工件变形和开裂。山东热处理厂商
退火:退火过程中发生得是珠光体转变,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于平衡状态,为后续加工和较终热处理做准备。去应力退火是为了消除由于塑性形变加工、焊接等而造成的以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工艺。锻造、铸造、焊接以及切削加工后的工件内部存在内应力,如不及时消除,将使工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影响工件精度。采用去应力退火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十分重要。去应力退火的加热温度低于相变温度,因此,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山东热处理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