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热处理行业在国家各项具体政策指引下,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瞄准国际热处理先进水平,不断发展先进工艺技术,淘汰落后装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形成了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专、精、特企业,行业经济实力快速发展,技术改造初见成效,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生产能力增强,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推进,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汽车、石化、航天航空、港机、船舶、电力、电子、纺织机械、轻工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冶金机械、轨道交通、机床、家用电器、工模具、轴承、紧固件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不锈钢圆棒经过热处理和淬火后,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领域。淬火热处理工艺
锻后热处理,随着冶金技术的提高,钢中元素成分控制日渐成熟,锻后热外理的主要,目的由过去的去氢防止白点变为调整组织、细化晶粒,为调质处理及超声探伤做组织准备,因此锻后热处理的工艺过程较大程度上简化,周期较大程度上缩短。多次正火加回火是较为常见的细化晶粒、调整组织的工艺形式。一般是采用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奥氏体化,头一次温度高些,第二次温度低些,以后更低。头一次温度较高有利于形成均匀组织,后续奥氏体化温度降低有助于提高细化晶粒的效率。正火升温过程中主要是由晶界形成粒状奥氏体,而晶粒内部则在相变区间高温侧形成粒状奥氏体,由此来细化晶粒;在冷却过程中,一般应降温至贝氏体转变结束温度以下,并冷却较长时间,保证锻件心部也完成组织转变。经过多次正火后,可以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并满足超声探伤的要求。江苏钢热处理精选厂家热处理具备处理薄壁零件和小零件的能力,且能够保证较大的热处理精度。
不同淬火温度下的内部组织,在完全淬火时,钢的淬火组织主要是由马氏体组成,在不完全淬火时亚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的组织,当奥氏体中含碳质量分数大于0.5%时,淬火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过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渗碳体的组织。亚共析钢用不完全淬火是不正常的,因为这样不能达到较高硬度。而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则是正常的,这样可使钢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适宜的加热温度下,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呈细小的针状;若加热温度过高,其形成粗针状马氏体,使材料变脆甚至可能在钢中出现裂纹。
洛氏硬度试验,洛氏硬度试验是目前应用较广的试验方法,和布氏硬度一样,也是一种压入硬度试验,但它不是测定压痕的面积,而是测量压痕的深度,以深度的大小表示材料的硬度值。洛氏硬度试验的压头采用锥角为120º的金刚石圆锥头或直径为1.588毫米(1/16英寸)的钢球。载荷先后两次施加,先加预载荷P0,然后加主载荷P1,在总载荷的作用下,将压头压入金属材料表面来进行的硬度测定。其总载荷为P(P=P0+P1)。金属越硬,压痕深度越小;金属越软,压痕深度越大。淬火目的: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刀具、量具、磨具。
表面淬火:1、定义:是成本较低的表面硬化处理方法,工艺简单而灵活,适合局部处理,特别适合于提高耐磨性的场合。由于只加热表面层,心部强度保持着淬火前的状态。2、目的: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表面淬火后零件表面将产生很大的残余压应力,因而使材料的疲劳强度较大程度上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表面淬火区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处于残余拉应力状态下,此处的疲劳强度因此较大程度上降低。设计时要考虑残余拉应力不可留在齿根处、轴的过渡圆角处等零件应力集中部位, 以免工作应力与残余拉应力叠加造成零件裂纹或断裂。淬火按冷却方式: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预冷淬火等。江苏钢热处理精选厂家
含碳量低于0.5%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为避免硬度过低切削时粘刀,而采用正火适当提高硬度。淬火热处理工艺
大都能做到工艺参数的优化、预测和精确控制碳浓度的分布,获得理想的浓度分布和渗层组织,可实现计算机管理,具有简单的菜单设计、友好的人机界面。淬火介质与冷却技术,理想的淬火介质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①质量型:高温阶段快冷,低温阶段慢冷。即消除裂纹,减少淬火变形。②环保型:无有毒、有害烟尘或气体的挥发、不易燃烧,工件淬火后易清洗,对设备无腐蚀,不刺激烧伤皮肤。③稳定型:工件淬火后性能均匀稳定,介质本身在一定时期内性能稳定。④经济型:高质优价,能耗小。淬火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