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机
科普馆基本参数
  • 品牌
  • 江苏华辰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 服务内容
  • VI设计,标志设计,建设
科普馆企业商机

目前常被人们忽略的是感应雷入侵的第四个途径,即家用电器的安装未与建筑物的外墙及柱子保持一定距离。因为当住户所在的建筑物发生直击雷或侧击雷时,强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及柱子流入地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建筑物的外墙或柱子有强大的雷电流流过,便在周围的空间产生电场和磁场,如果家用电器与外墙或柱子靠得太近,则可能受到损坏。防雷技术规范和经验告诉我们:首先,建筑物应按防雷设计规范装设直击雷防护设施,如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体。它们能把雷电流的大部分引入地下泄放。其次,引入住宅的电源线、电话线、电视信号线均应屏蔽接地引入,这样部分雷电流又会泄入地下。用户为确保安全,应在相应的线路上安装家用电器过压保护器(又名避雷器)。科普低碳环保小常识用便携环保餐具自带午餐,不用一次性餐具。浙江科普馆建设

浙江科普馆建设,科普馆

地震小屋是通过环境模拟和虚拟技术的结合,真实再现地震“可怕现场”,模拟各级地震和各类地震,让小朋友从体验地震中,了解和学会在地震中如何避免灾难,如何自救,学习各种地震的科学知识,以提高我们防灾减灾的意识。本场馆通过科技手段,仿真还原地震场景,模拟地震效果。在任何突发灾难面前,我们都无法在早时间做出有效的判断,让孩子们在模拟环境里体验地震,在模拟地震过程中教会孩子如何去做远远要比语言文字的灌输式教育有用的多。通过教学和实践以及亲身的体验让孩子真正的掌握自我保护技能。我们永远不知道灾难何时会发生,但是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在灾难来临时这是对孩子有力的保护伞。辽宁节能节水科普馆科普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浙江科普馆建设,科普馆

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在我们的生活里,塑料袋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是在大小超市,还是在菜市场和街边的小摊贩那里,给顾客提供塑料袋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相对照的是,一些消费者在购物时过度依赖塑料袋。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大敌。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如果平均每个塑料袋铺开是,那么每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薄膜面积达240平方米。而一些街头小贩用的塑料袋还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应该是我们首先倡导的绿色生活。家庭用塑料袋,更是白色污染中的重点,无论是超市购物,还是街头买菜,都少不了塑料袋。因此,各个家庭都应该外出买菜时自带竹篮,美观又环保。

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中国是世界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因此节约用水迫在眉睫。据统计,就按某市共1700万常住人口,有600多万户家庭来讲,如果每家每月节约1度电,一年全市就可节电6000万度,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厂的发电量;如果每家每月节约1吨水,一年全市就可节水6000万吨,相当于一座80万人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总量。时时刻刻注重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广使用节水型水阀和卫生洁具;用水完毕随手关闭水源,别让水空流;随时检查维修水龙头阻止滴漏;提倡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节约用水,用洗菜、淘米水冲厕所、浇花;洗衣服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污染;如果将漂洗的水留下来做下一批衣服洗涤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慎用清洁剂,尽量用香皂,别让水源污染,时时告诫我们自己。科普低碳环保小常识自制果汁,不仅健康还能减少工业用水和用电。

浙江科普馆建设,科普馆

户外雷电防御小常识,当打雷时人若在户外,应注意这些问题:1、不宜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2、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附近;3、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4、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或孤立的树下面;5、应迅速躲入有防雷保护的建(构)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舶内;6、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科普知识,容易遭受雷击的地点有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辽宁节能节水科普馆

科普低碳环保小常识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减少对电的浪费。浙江科普馆建设

震时是跑还是躲,目前多数专业人士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高楼里,跑出来更是不太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地震能预报吗?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我国地震预报的相关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但是实践表明,目前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浙江科普馆建设

与科普馆相关的产品
与科普馆相关的问答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